最后修订:
2023-12-01 11:15

摘要:赵平,中国第一代录音师。1976年他见证、参与了中国第一台多轨录音机的安装和调试。在盒式磁带流行的年代,他参与、组织、录音的原创音乐有《让世界充满爱》《我和我的祖国》《血染的风采》《黄土高坡》等很多耳熟能详的历史经典作品。上世纪90年代,CD刚刚问世,那时他是日本索尼公司驻中国的专业音频技术顾问。如今70岁的他还在研发的第一线与年轻人一起拼搏着,他是全向声技术的召集人,拥有超过10项发明专利和软件著作权。面对诸多荣誉和显赫的头衔,赵平只有简简单单的一句话,“我是一个伺候耳朵的人。”……

“我是一个伺候耳朵的人”

 

清早,北京望京SOHO,众多手拿咖啡、行色匆匆的上班族涌向这里,仿佛被这座极具现代艺术风格的建筑吞进了脏腑。人群中,70岁的赵平背着双肩包,显得有些格格不入。9点整,他走进了自己的公司——全向声科技公司,还没来得及给自己泡杯茶,电话就响个不停。材料的选择、走线,生产、制作上的众多环节……各方都来向他询问细节。虽然又是忙碌的一天,但赵平却意气风发,元气满满。与平常小区里扎堆聊天、下棋的老年人全然不同,赵平没打算过清闲的退休生活,他还在乐此不疲地研究着全向声技术。

 

赵平,中国第一代录音师。1976年他见证、参与了中国第一台多轨录音机的安装和调试。在盒式磁带流行的年代,他参与、组织、录音的原创音乐有《让世界充满爱》《我和我的祖国》《血染的风采》《黄土高坡》等很多耳熟能详的历史经典作品。上世纪90年代,CD刚刚问世,那时他是日本索尼公司驻中国的专业音频技术顾问。如今70岁的他还在研发的第一线与年轻人一起拼搏着,他是全向声技术的召集人,拥有超过10项发明专利和软件著作权。面对诸多荣誉和显赫的头衔,赵平只有简简单单的一句话,“我是一个伺候耳朵的人。”

 

自造监听耳机填补中国空白

“为什么用着同样的原理、同样的技术,甚至同样的元器件,中国人做的耳机就只有民用级,老外造的耳机就可以是监听级?” ——赵平

在赵平办公室的墙面展板上,挂有多款全向声耳机,这些都是他的研发成果。身为录音师,因为找不到适合自己用的监听级耳机,赵平索性自己造起了耳机。“监听耳机不是用来欣赏音乐的,而是用来找瑕疵的;监听是录音师、音乐家工作的标准,是度量衡,是工具。”他形容,“尺子错了,木匠能干对活儿吗?”而一副好的监听级的耳机,正是赵平的那把尺子。中国是世界公认的制造大国,耳机生产占据世界90%以上的份额,但在监听级耳机领域,却鲜有人涉猎。更让他费解的是,“为什么用着同样的原理、同样的技术,甚至同样的元器件,中国人做的耳机就只有民用级,老外造的耳机就可以是监听级,还被认为是行业标准呢?”带着这些困惑,和想为中国制造业争口气的赵平,开启了研发监听耳机的道路。

研发、制造监听耳机并不容易。2018年、2019年,赵平带着他的想法和原理样机四处融资,无果。2020年元旦当天,全向声团队集体决定在没有投资方的情况下,自费研发、制造监听耳机。“当时,我们还只是一个全向声的工作室,成员都是凭着情怀聚在一起做事。”赵平很感谢身边多年来陪伴、支持他的伙伴,对于他“自己造监听耳机”的疯狂想法,大家始终坚信不疑。最初,他们在北京找到了一个公司,经历了8个月的研发之后,最终产品化的研发还是失败了——样机不符合全向声的要求。这次尝试让整个团队自费投入的钱全部打了水漂。没有人抱怨,大家一切归零重新开始。

之后,赵平只身南下,经过3个月的寻找,最终在深圳找到了如今的合作伙伴。在确定了产品能够批量生产后,赵平和他的伙伴共同成立了现在的北京全向声科技有限公司。他习惯介绍自己是全向声的召集人,只负责技术。

2020年、2021年,在各行各业因疫情停摆的时候,赵平没闲着。他泡在各家工厂里,和工程师、技术人员、工人们一起研发产品。耳机中的每个环节他都要亲自过问。音频技术中,最难的是能量转换——声能到电能的话筒和电能到声能的耳机单元。赵平非常肯定,“要做全世界最好的耳机,耳机单元必须好。”在配套的耳机单元的工厂里,工程师、工人们每天用不同技术方案试验着适合全向声的耳机单元,制作完成就拿给赵平听,他提出细调要求,大家再重新制作。这样反反复复了5天,终于做出了让赵平满意的效果。赵平记得,那个下午,当自己把满意的耳机戴到工厂厂长的耳朵上,对方听了十几秒,立即召集厂内所有人开会,“大家一起复盘,刚刚这个单元用的什么规格的线、什么胶水、胶水的用量,所有的制作细节被一一记录下来之后,第二天按照流程又做了十个。”赵平再一一试听,果然每一个都能达到他的标准。自此,全向声耳机终于实现了产品化,可以量产了。

 

赵平在Monitor1有源监听耳机网上推介会上

 

全向声在深圳造出了Monitor1有源监听耳机,不但填补了中国人没有监听级耳机的空白,还郑重地向全世界音频同行宣布:全世界第一款可以量声定制的有源监听耳机在中国诞生了。

 

打造辅听耳机源于对母亲的爱

 

 

“我平时戴助听器,听声音都是‘黏在一起’的。但佩戴这款耳机,能够听清楚音乐的各个声部。” ——听障者

今年10月,在北京国际音乐节期间,北京国际音乐节艺术基金会和中国听力医学发展基金会联合举办了三场“让听障人士重返剧院、音乐厅和电影院”公益活动。活动的举办,得益于全向声科技公司研发的辅听耳机,并且为了这次活动,他们还专门研发了剧场辅听耳机。活动现场,有体验者表示,“我平时戴助听器,听声音都是‘黏在一起’的。但佩戴这款耳机,能够听清楚音乐的各个声部,音乐有层次感,声音有方位感。”而这也是大部分体验者的共同感受。台下观众中,有一位九旬老者,她是赵平的母亲。赵平研究辅听耳机,正是源于他对母亲的爱。

十几年前,母亲的听力开始下降,并开始佩戴助听器。目前市面上的助听器,从几万元到十几万元,价格普遍昂贵,效果却不尽如人意。老人家花6万元买的助听器,因为体验差,并不愿意佩戴。很多佩戴助听器的老人经常半开玩笑地说:“该听的没听见,不该听的全来了。”对此,赵平决定研发辅听耳机,这款耳机,不仅要为听障人群解决“听得见”的问题,更要让他们“听得好”。而且,他还有一个更大胆的愿望:一定要制作一款让普通人买得起的辅听耳机。

“中国已经进入到了老龄化社会,有听障困扰的老年人很多。因为听不见,他们失去了社交,也无法看电视,逐渐与正常生活脱轨,越来越孤独。”通过全向声的技术,辅听耳机能够帮助那些后天出现听力障碍的中度和部分重度听障人士轻松辨别声音的方向,这样不仅能够帮助听障人士日常交流,还可以满足听障人士高品质的艺术享受,让他们可以重回剧场、音乐厅。剧场辅听耳机在原本辅听耳机的基础上做出调整,设计了一键开启按钮,使用起来更加方便快捷。

 

 

这次公益活动的举办,让很多有听力障碍的音乐爱好者关注到了这款耳机。广州星海音乐厅也希望引进全向声辅听耳机,运用到剧院的音乐陪伴计划中。

目前国内音乐圈中,听力下降的作曲家、音乐人也有很多。如今,他们中的很多人都成为这款辅听耳机的受益者。赵平感慨,“我们想象一下,如果一位音乐家或者音乐爱好者因为听力障碍,远离了他们视为生命的音乐,是一件多么痛苦的事情呀。”

 

要做世界上最好的耳机

 

 

“当时我们都觉得,这是哪里来的大叔,怎么满口疯话呢。” ——广东同行

如今,由赵平带队研发的Monitor1有源监听耳机、辅听耳机都已投入市场,赵平也表示愿意接受专业人士的使用、测评。他还记得2020年夏天,初到广东寻找合作伙伴的时候,自己总说一句话“我要做世界上最好的耳机”。直到全向声耳机研发成功后,广东的同行才告诉他:“当时我们都觉得,这是哪里来的大叔,怎么满口疯话呢。”

赵平常与制造团队的工程师说:“影响声音的要素很多,不能只依赖数值。”他研发的耳机,最大的亮点就是这是录音师用耳朵调出来的耳机,而不是工程师用仪器调图调出来的耳机。赵平形容自己,“我做事,没概念、没套路、没章法、敢质疑、敢尝试,才有创新。全向声的创新都是理念创新,都是0到1的突破,不是1到99的技术进步。”在他看来,如果录音师一直按部就班,按照套路来,录音行业就不能进步。

业内知名录音师李大康在监听耳机制作出来后,成为了第一个验证者。赵平回忆,2022年1月,他和一位技术人员带着耳机到李大康家里,请大康老师试听。“我俩忐忑地坐在沙发上,看着他用我们全向声耳机和其他耳机对比,和喇叭对比。”李大康认真评测了二十多分钟后,对赵平竖起了大拇指,说:“真棒,真是一个好耳机。它让我听见了很多以前我没听到的细节。”之后,李大康提出能否在耳机上加一个开关,用于切换补偿模式和非补偿模式。为了增加这个开关,设计团队又修改了三个月,最终实现了这一功能。目前,李大康已经在他的工作中使用了这款耳机,他也认可了“配耳机”的理念。因为赵平通过研究发现,耳朵和眼睛一样,是有度数的,无论是全向声团队设计的监听耳机,还是辅听耳机,都需要根据使用者的具体情况,对耳机进行调配。就像配眼镜需要根据每个人的视力情况定制眼镜一样。赵平认为,“配耳机”的时代已经到来了,这可以说是录音行业的又一次改革。

 

见证了中国的录音发展史

“录制歌曲《让世界充满爱》时资金有限,只够添置一台最廉价的24轨录音机,五十多平方米的录音棚要录一百多人的合唱。” ——赵平

1976年,赵平开始学习录音。歌曲《让世界充满爱》《血染的风采》《黄土高坡》的录音都出自他手。至今赵平还记得,歌曲《让世界充满爱》的录音是在刚刚组建的中国录音录像出版总社里一间非常简陋的小录音棚中录制的。“当时资金有限,只够添置一台最廉价的24轨录音机,原有的调音台只有18路输入/8路输出,五十多平方米的录音棚要录一百多人的合唱,在科技发达的今天回想起来,也是一件不可思议的事情。”

 

歌曲《让世界充满爱》录音现场,郭峰(左一)、赵平(居中)、词作者刘晓霖(右一)

 

1988年10月至1989年4月,赵平赴日本索尼公司研修,主要学习数字录音技术。研修结束的时候,他和他的老朋友郭峰在索尼公司的录音棚第一次使用了全世界最顶尖的PCM-3348 48轨数字磁带录音机。回国后,赵平任索尼公司驻中国专业音频技术顾问,直至1997年底;并且,一直从事数字录音技术的普及工作。

 

1989年,赵平(左一)在东京CBS索尼录音棚

 

2011年末,距离退休的年龄越来越近了,这一年赵平创建了全向声工作室,一干就是十几年。在这个过程中,赵平始终没有第三方的资金支持,没有政府的扶持,仅凭着他对录音事业的热爱和执着而坚持着。全向声团队已经拥有了超过10项发明专利和软件著作权。今年10月,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办公厅举办的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2023年高级研修项目中,300个项目里,全向声网络媒体录音新技术培训是惟一一个以专利名称命名的培训项目,也是惟一一个民企参与的培训项目。由文旅部面向全国招生,人社部颁发结业证书,由赵平带领全向声团队进行授课。

赵平认为,技术永远都是为艺术服务的。从他最初做录音师到如今从事全向声研究,都是在为“耳朵”服务,为艺术服务,为更多热爱音乐的人服务。

 

——本文转自音乐周报 纪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