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后修订:
- 2021-02-03 12:02
摘要:……
AI职称评定 对视听行业意味着什么?
2020年11月,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发文新增设人工智能(AI)专业职称,并正式发布分类评价标准。首次人工智能(AI)专业职称评价工作于2021年初启动。
此次开设人工智能(AI)职称专业,纳入工程技术系列,并设置初级、中级、副高和正高 4 个层级,对应名称依次为:助理工程师、工程师、高级工程师和正高级工程师。
此前,成都、上海、天津也分别发布了关于人工智能专业技术人员的职称评定办法。随着各地政策的不断跟进,该职称体系有望列入国家职业资格目录。
为什么开设AI职称?
经过多年发展,人工智能(AI)已经从最初备受质疑的新兴技术科学,逐渐成为推动人类进入智能时代的决定性力量。全球各国在近年来,都纷纷加强了人工智能战略,提升竞争力。
中国政府对于人工智能也给予了高度重视与支持。2017年7月8日,国务院公布了《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明确提出对人工智能发展给予更多资金、政策支持。该计划明确提出了2020-2025年的发展目标,并希望到2030年中国能成为人工智能领域的全球创新中心,在理论、技术和应用等方面领先全球。而且从2017到2019年两会,李克强总理连续三次将人工智能列入政府工作报告,推进发展。对此,各地方政府也积极响应,颁布了各种补助和优惠政策,中国人工智能的发展正在遍地开花。
与AI蓬勃发展相对应的是,AI专业人才一直处于严重缺乏状态。究其原因:
一是因为发展太快,没有相应的专业培训体系。如今的AI专业技术人员多是半路出家,从其他专业转过来,边干边学边积累成长起来的;
二是因为由于AI属于新兴、交叉学科领域,没有合适的职称晋升渠道,缺乏规范的行业资格评定标准,影响了技术交流合作和人才职业发展。
因此,开设AI职称专业,不仅可以满足各梯次AI工程技术人员的职业发展需要,也为人工智能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撑。
视听行业需要AI
由于互联网和电信行业天生有朝着人工智能方向发展的基因,因此发展最快,AI专业人才也相对较多。而专业视听行业就显得迟缓得多,除了意识、安全、应用等因素外,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人才的缺乏。
“其实视听行业可能是各个行业中,在应用层最需要结合AI技术的行业。”一行业专家表示。这是因为:
一、视听产品可以为AI的数据计算提供视音频的原始数据支持,或者利用在整个系统中的各个视听产品对一些重要数据进行搜集,然后提供给AI分析工具进行分析,帮助AI进行机器学习,提高AI的智能水平;
二、随着视听产品的计算能力提升,还可以在视听产品中集成AI学习和分析功能,提升分布运算或简化用户交互的功能。
显而易见,AI将会对视听行业中的视频数据检索、识别、分析、自动控制提供特别大的帮助,当然这也就会帮助视听厂家扩展现有产品的功能,提高厂家的竞争力。
但是AI属于一个生态圈。视听产品作为其中的一个产品需要与其它非视听行业的产品进行技术融合,这个过程需要水平比较高的一些跨界人才。诸如知识丰富的产品经理,能够把AV产品带入并融合到AI的生态圈里,为用户创造新的功能或者产品,甚至是颠覆性的功能或者产品。目前这个生态圈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专业视听与AI的跨界人才更是奇缺,此造成专业视听行业中的AI应用比较少。
AI职称促进视听行业发展
通过AI职称评定,不仅会吸引更多的人进入AI,同时还会为各行各业输送大量经过认证的人工智能专业技术人员,缓解人才紧张的现状。
对于专业视听行业来说,既降低了AI人才的搜寻和培训成本,又能引进更多的跨界复合人才,将大大促进视听行业的智能化发展水平。
由于很多视听产品应用在指挥、调度、监控等核心控制部门,因此如果AI能够在视听行业真正应用起来,给行业给客户带来的最大价值是智能化决策水平的大幅提升。
智能化决策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一是辅助决策阶段。也就是现在人们通常所说的大数据信息呈现。目前,视听行业正处于AI应用发展的第一阶段;
二是根据数据分析产生决策预案。人们不再需要对所呈现的海量大数据进行分析研判,而是可以直接根据AI算法分析后提供的预案,来选择最优方案执行;
三是全人工智能阶段。从前端数据采集、信息处理,到最优方案的产生与选择,再到落实执行、跟踪反馈等,全程无需人工干预,全部由AI自动执行。
小结
虽然目前AI在视听行业还处于发展阶段,仍然存在不少问题,但得益于数据、算法、计算能力的发展、政府的支持,以及目前AI人才评定机制。AI发展的势头已经不可阻挡。对于行业来讲,传统产品的利润正在持续下降,市场趋向饱和,各厂家产品同质化严重,竞争愈发激烈,急需寻找新的业务增长点,AI的崛起正好提供了这样的机遇。这些年来,视听行业不断朝着智能化方向发展,AI为这个方向做了更为强大的加持,相信未来AI将全面融入视听领域的方方面面,带领视听行业进入全面智能时代。